世上無義人,但飢渴就能蒙福!    江兒980227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說到這個「義」字,不知會不會令你「正襟危坐」起來?心中浮現一句類似的自我對話:「喔喔!不用來檢視我,因為我永遠不可能做到!也不想去達到那樣的標準,那太累了!」

        你若是這樣的反應,其實是很正常的!人的確是無法成為所謂的「義」人!

        一般人被問到對這「義」字的解釋,多是「很完美啦、沒有任何問題或缺點啊;很好很好、全都對就是啦」!只是,沒有人敢說他作得到?尤其是中國人有著「四維八德」這樣禮教文化的背景,幾千年下來,因為實在想做而做不到時,反而常常活得很「沉重」而虛假!到了今天,人們寧可承認自己不完美,才能真實而自在地活著!

 

        義,指完美的!人其實是做不到的!雖然做不到,但是不管在古今或中外,人卻老是一有機會還是會想要達到完美的境界?(君不見許多人一生都活在對自己、也對別人「完美主義」的痛苦期待下?)為什麼?因為聖經上說: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!簡言之就是:人有這世上唯一做得到完美的「上帝的DNA」(生命因子),所以會不由自主地想朝完美的方向努力,但因人終究不是上帝,別說是完美,甚至連「公平」都不容易辦到,因為人沒法子像上帝一樣「全知全能」!

        我舉一個例子。客廳裡有五個小孩正在玩,大人從外邊買了一堆的吃食回來,有巧克力、糯米飯、冰棒,如果你是那位大人,怎麼做才公平呢?通常的答案一定是說:每個小孩各給一樣多的巧克力、糯米飯和冰棒!但這大人因為曉得不同孩子個別的隱情:因乙蛀牙嚴重又易胃酸,這三樣通通不給,另給別的;戊呢?因體虛,不能給冰棒;丙則是很挑食,巧克力他喜歡,其餘二種給了等於浪費;甲、丁挺健康的,才三樣都有!表面看來這大人偏心,實情是,他很有智慧,堪稱公正有理!

        就像這世上的法官再好也做不到公正,同一個刑案,三個人判就會有四、五種結果,為什麼?因為他們彼此不同外,這時和那時判,同一個人的觀點都會改變!   

        而比公平、公正還難度高的義,因它不只是看外表有否做到,更在乎隱藏在人裡面的真相,所以更高標準了!然而人如何能穿透人的心呢?難怪聖經馬可福音九章46-47會說:「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,就去掉他;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,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。」在這比喻,其重點不在上帝好像沒憐憫心,愛叫人成為殘廢,上帝說的是:人裡面的真實是祂最在乎的!所以這世界唯一配稱是公義的上帝,祂「不像人看人:人是看外貌;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(撒上十六7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此,所謂的「義」,既是人沒有的,只在上帝那兒,那麼人想要趨近於義,是無法「各憑良心」的!人的良心會隨著境遇變遷或被罪所困而標準下降,所以耶穌在登山寶訓第四福這樣說:「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」人只能「飢渴慕義」!就是「渴慕像上帝一樣(的生命性情),要渴慕到像在沙漠中沒有一滴水喝的人對水的殷切,或餓到像沒東西吃就會死掉那樣的渴慕食物一樣」!那麼,上帝就會充分地來滿足你!使你得飽足!祂因為你有渴望像祂的心而歡喜,祂就會幫助你越來越像祂!

        所以,「飢渴慕義」的意思也就是渴望貼近「上帝對生命的旨意──人人都能脫離罪的轄制!活在真實與真理裏!」可是,人,因為始祖亞當犯罪後一直擺脫不了罪性;雖極聰明像上帝,但與罪為伍因而成為很詭詐的!(耶利米書十七9:人心比萬物都詭詐,壞到極處,誰能識透呢﹖)你看!哪一個小孩需要你敎他說謊、敎他推卸責任,他才會呢?似乎「與生俱來」!所以若不渴望(就是:極力要脫離之意),只順其自然,人既是不可能脫離罪的;那也更不可能趨近於義了!

        因此,飢渴慕義,就是你要極度渴望活在真實與真理裏!簡單說,亦即「活得極其光明磊落」!怎樣是極其光明磊落?應該包括內、外兩部份:內裡,要有「動機純正」;外顯呢?就是要有「正確的行為」。再口語一些便是凡事問:「這件事我可以做嗎?」羅馬書有段話說:「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處。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」就是最佳註解了!「不都有益處」和「不都造就人」,就是問你「動機與行為」的結果如何?你可以事先自己評估。

        動機,便是凡事的出發點。生活中天天要不斷不斷地面對,你不怕沒機會練習的!比如剛進社會就想買部車,是工作上已到了非要配備不可嗎?還是虛榮?或只是你耐不了煩、吃不了苦;再如對別人好,為了巴結、鋪路,以求升官或方便業務上獲利?還是你單純對任何人都是如此溫和良善的;即便什麼「工作成功術」是這樣子敎,都不能成為你正當的理由;居心怎樣便是怎樣,無法用任何方式粉飾過去。

        行為,便是凡事的結果。也許你動機沒錯,比如為了考好試努力用功讀書,但是卻日夜顛倒不休息,至於身體搞壞了;或是你愛朋友,想勸告他不要沉迷於色情網路,卻太激動了,一時忍不住和對方打起來了!有句大家很耳熟的話說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麼益處呢?」講的就是這種情況!

        動機,是「看不見」的地方;行為,是「看得見」的結果。動機,是起始;行為,是結束。「一件事的全部」都要合乎義,這是我們可以渴慕的;「一個人的裡外」都要合乎義,這是我們可以自我渴求的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由動機來看,有三種念頭要避免:損人利己、虛榮與虛假、惡念。

        損人利己的事天天、處處在上演,小至孩子希望天天放颱風假,不知多少人要遭殃、沒飯吃?大至你的股票大漲,其他的人都跌,這事在這時代已美其名為「投資理財」?

      虛榮與虛假也是奪去了許多人一生的心思,「做個實實在在的人」已成了被恥笑為「老古板」!這一年來狂掃全球的金融海嘯,其實說穿了正是上帝的手在介入,向世人揭開金錢世界「泡沫虛空」的真相,以及M型化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不公不義,必需被壓平下來,所以這一波損傷的多是富豪之輩!你想實實在在做人、過活,上帝一定保守你,因為祂說:「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,也不種,也不收,也不積蓄在倉裡,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。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﹖」(馬太福音六張26節)

        惡念,也許是沒說出口,或沒有做出來的,比如對異性的想入非非,對別人財富、配偶的覬覦……都需要好好去對付。生活中偶而浮現是難免,若頻率多些,可能最好找人談談或尋求「專家」的幫助!

        至於由結果來看,無非是「對人與對己」兩個層面,雖然不少事不能單以結果來論,但是結果不對,絕對需要去面對動機並調整方法,即便是過程中發生不可抗拒的因素,仍然要盡力防範下次的重蹈覆轍!
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啦,若是基督徒,在「義」上,你可能還有個更高的準則,那就是「凡事能否榮耀主」?因為有的事動機、行為都沒問題,但無法使你的生命顯出神的性情。

        比如你無害人的念頭,日子也過得奉公守法,但有一天週遭的人都在幹一些貪汙犯法的事,你雖沒也「遼落去」(同流合污),卻默然不語,那麼,你的信仰是沒能力的!因為上帝是公義的出口,你是祂的器皿,怎麼可能沒有任何作為呢?舊約彌迦書說:「世人哪,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。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﹖只要你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,與你的神同行。」基督徒要在許多事上比世人多出一種「主動」的生命──行公義,好憐憫。但因公義出乎神,基督徒一樣是人,一樣很難做到,所以需要禱告,需要神給智慧和方法才有可能!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世上,自古至今從沒有一個義人,人若要趨近於義或恢復「義」人的身分,只有一種可能,那就是要「飢渴慕義」!首先是接受神的救恩,除掉人自己無法除掉的罪性與罪身,不但身分改變,實質上,生命也會因想要像神,所以信靠神,而漸漸得著改變!

        所以說:「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!」「飽足」乃是生命豐富之謂也!這世上凡渴望擁有像上帝生命性情的人,他們必能得著豐富的生命!如同聖經裡另外有句話說的:「上帝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」(詩八四篇11節)因此最後,我們若用父子關係來做比喻,飢渴慕義的人為何有福呢?當孩子一直跟父親說:「爸爸,爸爸!我好想像你一樣哦!」你說!天下哪一個父親,不會樂得要把自己有的一切都給這孩子呢?這孩子當然也會飽足地得著他父親的一切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andfather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